close

金融改革法案執行,金融市場遠景可期

為了挽救當前國內金融事業的逾放比及呆帳情形,近年來,財政部陸續推動多項重大金融改革法案,以期健全我國金融市場、促進金融事業的擴展,另外,為有效減緩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金融市場所面臨的衝擊與威脅,政府更於90/7/9通過,並於91/11/1起正式施行金融控股公司法,以強化金融業跨業經營能力、發揮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效益。 


金控公司跨業整合,交叉銷售拓展經營層面

依現行法規,我國金控公司本身並不直接從事金融業務,而是以投資、控股等方式,參與銀行業、票券金融業、信用卡業、信託業、保險業、證券業、期貨業、創投業、外國金融機構等,間接地進行跨業整合。金控法的通過,使台灣的金融體制朝向「股權集中化、組織大型化、經營多角化、監理透明化」發展,金融控股公司不但具有准予母子公司採取連結稅制的優惠規定,而金控公司旗下的聯屬事業,更可採共同行銷及資訊交互運用等方式推廣業務,只要規劃得當,金控公司即可藉著與子公司間交叉銷售與聯合持股等行為,創造出更好的經營績效,此外,金控公司更提供了外國金融控股公司進入台灣市場的便利性、登記規費和租稅給予免除或優惠,以降低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成本,達到引進外資,活絡市場經濟的功效。


大型金控熱絡參與,金融市場更趨成熟

財政部所公佈申設金融控股公司的最低資本額為200億元。因此,許多規模雄厚,早已具有金控經營雛型的金融集團(如富邦、國泰等),均搶在第一時間內趕搭這波金改列車,將旗下的金融相關事業規劃、整合為金控公司,而許多規模較小的金融業者,也均積極透過併購或合併等作為,積極佈局。截至92年4月,國內已成立金控公司的金融集團計有富邦、第一、華南、建華、台新、中信銀、中華開發、交銀、玉山、國泰、復華、日盛、新光、國票共14家(詳見附表一),其資本額從300億到2,100億不等,也牽動了國內金融版圖的重整與消長。在所有的銀行、保險、證券業者均熱絡參與投入金融控股公司的當下,可預見未來國內的金融事業,必將在激烈的競爭下,出現更多的創新商機,促使金融市場的更趨成熟。


金控成形,牽動金融版圖

大者恆大的競爭態勢:國內的金融市場,在國內外金融集團的競爭壓力以及金控法的效應下,勢將朝向「大型化」發展,「大型化金融集團」是以控股的方式經營,特點在於股權集中及營運多角化,並提供多項金融可供關聯子公司跨業經營與共同行銷的商品,以金融百貨的形式營運,取得競爭優勢,並以規模經濟主導金控市場的發展走向。由於在目前的金融體系中,各項業務所需的資源重疊性甚高,因此規模大型化可降低成本,並強化金融機構的獨佔利益,所以目前全球機構合併的風潮,更是一波接著一波。 
 
異業整合需求提高:由於金控公司將銀行與證券商、保險業結盟合併,金控子公司可以進行交叉銷售(cross selling),使金融商品多元化,提供給客戶包含保險、股票、信用卡、基金、債券等金融商品套餐,這些多元化的金融商品與服務,不但能滿足投資人需求,更能提供客戶一次購足之服務,金控公司亦可藉著交叉銷售擴大市場占有率及降低經營成本,進而強化整體獲利。在這樣的趨勢下,定位不明的金融機構將很難生存,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趨勢已無法避免。目前未加入金控公司的金融機構均相繼傳出合併、聯盟的政策消息,便是體認到此一趨勢,而不得不採行的經營方案。但在缺乏系統性統整的情況下,各業者間的資源是否能有效整合,以造就經濟規模、提昇獲利能力,仍然有待觀察。


證照至上,從業人員考照忙

雖然一般投資人,對金控公司所提供,集「銀行、保險、證券」於一身的服務,多給予正面的肯定,政府也將金控公司的成立,視為其引以為傲的金改政績,但對金融從業人員而言,這項改革,卻代表個人事業生涯的危機與轉機。台灣的金融交易市場,由早期的證券、共同基金、選擇權、認股權證、認購權證,到現今的期貨交易,金融商品的種類相當多元。但在過去證券期貨、銀行等金融機構分立的時代,專業分工較細,各產業人員多半僅須銷售固定幾類產品,即可於金融就業市場上立足,然自以業務、銷售導向的金控公司紛紛成立後,越來越多組合型的金融商品投入投資市場,單一的專業知識,已無法滿足客戶日趨多元的需求,因此,嫻熟股票、基金、保險及各類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特性與專業知識,並兼備銷售能力與全方位理財規劃能力,已成為金融從業人員必然的發展趨勢。

 


金融商品推陳出新,證照成為銷售憑藉

金控公司由於具有水平整合、交叉銷售的特性,所推出的金融商品,也多為跨領域的理財工具,因此,想要靈活使用這些商品,為客戶創造利潤、為公司創造績效,實須要較高的專業素養與能力;而為因應金融百貨化的消費潮流,有效保障投資人的權益,財政部也特別規定,若要販售各項金融商品,一定要取得相關證照或通過資格測驗,所以,獲取證照已成為當前金融工作者求職、轉職以及提昇競爭力的必備工具,各大金控公司也均鼓勵員工考取各種金融證照,並以之成為內部晉級、升遷的重要參考指標,而在「文憑如廢紙」,專業掛帥的時代,為了替未來的就業之路「加持」,越來越多商學院在校生也加入了考照的行列,除了每年都有近10萬人次報考的證券業務員、證券商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外,就連甫舉辦的第一屆理財規劃人員,也吸引了8.7萬人報考,而已舉辦5次的信託業務員證照,更累積了19萬人次到考,這幾波考照熱潮,在在顯示金融業證照認證時代已然降臨,並將成為金融從業者無法逃避的必然趨勢。

 
強化國際視野與英文,職涯再上一層樓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金控業者勢必要跨出台灣市場,才能在持續擴大規模、拓展業務的基礎下,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早期證券商主動購併亞洲各國證券商或設立香港證券商的行動,都已經證明台灣金融業已有躋身國際舞台的實力,然而,面對國外金融業者挾龐大資金加入競爭行列,且各國金融監理制度、文化與市場需求各有差異等利空因素環伺下,台灣的跨國性金融集團,如何一面兼顧國際視野與本土精神,一面深入貼近當地市場需求,勢必成為金控公司海外發展的重要課題。此外,基於新金融商品日漸多元化及隨之而來的風險控管、國內、外金融人才的培育與引進,也必將成為金控業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由此觀之,國內金融從業人員除須在專業領域上多所精進,以速速「卡」得好位外,強化英語能力與國際視野,更將成為未來進軍國際金融市場,必備且最重要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ki1234b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