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化學準備要領》

一、前言

目前不論是後中或後醫的考試,化學科都是考取與否的重要關鍵,以後西醫考試來說,同學必須準備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及分析化學三部份,而後中同學則必須準備普化及有機。後西醫考試前面二科所佔的出題比例近年來有愈來愈相等的趨勢,而分析化學則通常佔有5~15分的比重,通常建國上課的課程內容都足以應付目前分析化學的出題方式。從91年開始,後西醫改採完全以選擇題的模式出題,後中醫考試也是以普化、有機兩者並重的模式出題。目前後西醫及後中醫出題的方向大都以簡單化、一般性為主,較少有特殊、刁難的題型出現。

二、準備要領

首先,同學們上課要注意聽講,建議養成寫筆記的習慣,下課之後,趁記憶猶新時加緊複習,以加深印象,否則事過境遷,再重新研讀時,勢必花費更多的時間。同時在每一章節學完之後,自己練習整理成摘要或大綱,可更增加學習的效果。有問題則請教老師或同學,如此持之以恆,各位同學的化學能力必會有長足的進步。

其次,由於出考古題的機會似乎不大,後西醫或後中醫的歷屆考題似只能拿來作參考而已。關於考試方向的問題,由於每年略有變化,建議同學不妨請教經驗豐沛的洪亮老師,可省下不少時間,正如洪老師所說,最近幾年考題都趨向簡單化。我建議同學以出題者的心態來考量出題的題型型態,若以91年後醫考題都出原文選擇題為例,同學需注意平日唸書時的英文能力及閱讀速度,遇到問題,請儘量自己思考解決。如果自己盡力思考仍解決不來,再去請教老師或程度較好的同學共同研討。問懂了以後,還要自己不看解答親自動手再解一遍,以普通化學的部分來說,例如酸鹼中和、離子濃度積、緩衝溶液等章節,一定要請同學將各種題型區分清楚,親自用不同的方法解題。如果以選擇題出題,通常不需使用到mass-balance及charge-balance便可解題,但若考慮非常稀釋的溶液(如 M HCl水溶液的氫離子濃度)就必須以上述方法解題較正確,請比較一下,體會以何種解題方式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至於後中醫的同學,我建議在非選擇題部分最好能寫出較完整的答案,別忘了培養自己解題的勇氣。關於一般考試常出的原子及分子結構形態,建議同學能記下週期表上常用元素(例如典型元素I到VIII A族及過渡元素第一列)的順序及相關位置、電子組態,如此應用在游離能、電子親合力、原子或離子大小、化合物的熔、沸點大小、化合物結構等,對考試很有益處。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分及理解也很重要,常常關係到物相及能量轉換的部分,如水合能、結晶格子能、溶液熱、生成熱、燃燒熱等,請同學都能明白其定義及相互計算關係,另外金屬固體結構(如簡單立方、體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積)及離子固體結構(如簡單立方、四面體、八面體)的排列方式常需記憶且易忘,建議同學以表格的方式列出配位數、單位晶格球體數、邊長與半徑的關係、球體在單位晶格所佔的百分比等,以易於區分與記憶。

關於有機化學的部分,我建議剛開始接觸的同學基礎必須打好,往後的學習才不會有障礙,因為有機化學的範圍很廣,同時前後課程常常相關,例如各類異構物的定義必須清楚理解,然後必須能夠區分結構上R-form及S-form的差異,才能進一步地分辨鏡像異構物、非鏡像異構物、對稱及非對稱分子、內消旋及外消旋的不同。按部就班地了解上課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同學在抄筆記的同時,請注意聽洪亮老師在每一個單元最後都會有留一段時間談到此單元如何記憶、與前面介紹過的單元有何關連、歷屆考題是否出過等訊息,這是最重要的部分,否則大家最後的筆記可能都一樣,只是記憶的功力及成效彼此間會有很大的不同罷了。因此我並不建議大家都忙著抄黑板而忘了聽洪亮老師的講解。若是衡量自己真的趕不上老師上課的速度,不妨將上課內容用錄音機錄下,回家再聽漏掉的部分,但是最好上完課後能愈快聽愈好,因為以同學補習的上課密集度及學習量而言,拖太久錄音帶會愈積愈多,造成自己的壓力,能夠將上課內容舉一反三的機會也相對地變少了,這點請同學務必留意。

關於上課內容及作練習題時不懂的部分,請同學務必請教老師或化學能力較好的同學,千萬別跳過不懂的地方不管,因為範圍太大,若要再回頭理解可能又要再花上一段時間了。基本上,學習有機化學必須能清楚定義各種反應及名詞,比如說:何種反應會進行SN1?何種又會進行SN2?哪些反應機構是經過碳陽離子?哪些又是經過自由基?又例如:親電取代及親核取代的不同?哪些情況下會進行其中一者?…等問題,必須請同學了解定義,這樣若遇到混合出題,才不會錯覺很多反應都長得一樣。建議同學不妨從作題目下手,遇到模糊之處再回頭翻筆記或課本,如此較容易釐清觀念,同時也培養自己敢作題目的勇氣。

三、參考書籍

關於參考書的選擇問題,原則上我並不反對看參考書,但請同學衡量自己的能力及時間,若是參加補習,實際上建國的洪亮老師本身經驗已經十分豐富,準備的資料也已經能夠讓大多數的同學得到完整的資訊,能夠按部就班地做完每一題就已很了不起了。

四、答題注意事項

我覺得同學要注意的是:作題目的目的是在於使自己真正能夠了解化學原理及公式的內容,因此請同學先以「理解」作為首要目標,若是遇到不懂的問題請勿跳過或以為太難不會考,不妨找老師或化學能力較好的同學請教一下,理解之後念起書來會感覺順利很多,建議別到考前才開始想把以前不懂的地方一下子念懂,因為考前大家都很忙,那時同學或老師也會很珍惜時間,要問問題的機會就少多了,同時自己理解及記憶的時間也會有限。最好便是上課時認真聽講,下課後便開始試著作題目,一方面可以讓自己了解到本章節的重點真正在哪裡,另一方面培養作題目的勇氣及反應力。接下來便要訓練自己的速度,以91年後西醫化學科的考試為例,在八十分鐘內必須做完八十題,那麼平時答題之速度訓練便顯得重要多了。別忘了做完題目得再檢討一下自己的觀念是否已經夠清楚,因為不論是後西醫或後中醫的考試題目,出考古題的機會並不算高,因此重點反在注意自己的觀念是否清楚,請同學衡量自己答題的準確度及速度上的差異,切勿讓自己增強了速度,卻因而失去了準度。

若化學考題為選擇題,答題需注意時間上的控制,若是有關計算的部分,因答案只有一個,故並不適合用消去選項的方式解題,不過建議同學若有相關的公式最好先記清楚,運算時不妨將較多位小數的數字四捨五入簡化成一位來概算,可節省不少時間。若是觀念題則建議完整地看完所有選項再作答較好。若為後中醫考試,考題中還有非選擇題的部分,建議以較完整的回答方式作答為佳。原則上考試時可先作自己較有把握的題目建立信心,再考慮較複雜的題目,或者先作可用公式解題的題目,以免公式在考場一緊張時忘掉。

五、考前複習

平日同學讀書的時候不妨把講義、課本或參考書畫出重點或者加上自己容易理解的註解,那麼再次複習時便可節省許多時間。建議同學利用剛念完書記憶猶新的時候,將書上重點或較易遺忘的部分抄寫在一張紙上,但不建議一字不漏地全抄,目的只要自己了解即可,保留起來平時坐車或搭捷運時便可拿出來看看,真正遇到考試的時候更加方便,因為別人也許要揹重重的書去考場,但是你只要拿幾張紙去便可以了,同時複習起來也快很多,其實真正在考場的時候時間有限,帶了太多的書若念不完只會造成自己的壓力,因此如何妥善地衡量自己的能力,在有效的時間內瀏覽舊有的記憶便成為是否致勝的關鍵。

最後,期望大家都能在建國這個大家庭裡有所收穫,更預祝各位同學在化學這一科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生物準備要領》

一、前言

教育水準普遍提高、人口爆炸、力爭上游的瓶頸越來越窄,為了出人頭地,許多人不得不考研究所,相對地一群盲從的人,因而也把自己的黃金歲月,虛耗在沒有定向的大海之中。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存」讓自己深切的去思考,是否要參加這場戰役,因為唯有發自清晰的思考及破斧沈舟的決心,所燃起浩大的動機才能讓你在浴血奮戰衝到最後一刻,魚躍龍門、直搗黃龍之最佳保證。

有了作戰的決心,其次再談的就是策略運用,首先要評估我方有的物資(時間長短、財力後援、手邊所擁有的資料),切記書至少要讀4次,其時間分配的比例為5:3:1.5:0.5,其達到層次的等級為(1)懂 (2)通 (3)熟 (4)巧。為什麼有些人滿腹經綸,問他各樣問題他都能侃侃而談、口若懸河,但是考起試來卻一塌糊塗,其原因就在此(以考試得分的層次而言,他是在最低層次──僅是"懂"而已)。

二、準備要領

學習技巧部分

一般人認為只要死讀,就一定考得到,其實大錯特錯,學習大師東尼.布桑曾說:「你的腦子就像是沈睡的巨人。」查斯.史密德:「讓學習過程加快5倍至20倍是絕對可能。」以下即以多年教授生理學之專業涵養,提供下列的一些淺見:

神奇的人腦
(1) 由一兆個腦細胞所組成。
(2)
這一兆個腦細胞中的每一個都能夠再分裂出2萬個分枝。
(3) 經由正確的方式,可使每部分的腦神經細胞活躍起來。

讓學習變得好玩又有趣
(1)
與生活密切連結(知識生活化)。
(2) 讓學習不再是無聊的抄筆記和死K書,而是在娛樂中、在活動中、遊戲中進行,使學習的情緒處於愉快狀態,此時,腦內會釋放出Endorhin的化學分泌,它能幫助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形成記憶。負面的情緒,如壓力、緊張、害怕,會把學習之門關閉,在那種壓力和恐懼的心理下「大腦一片空白」是學生在考試時常有的經驗。

全腦式的學習
(1)左腦處理文字、數字、語言和邏輯分析:左腦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於邏輯層次上的排列,對學習有很大的助益,因此,我們在學習東西之時,需靠左腦幫我們歸納重點及邏輯性。
(2)右腦主司空間、音樂、圖像及藝術:在過去一直被忽視,經研究發現左大腦的資料會經由胼胝體傳到右大腦才能做充分的整合,得到加成加倍的效果,因此適時使用圖像、音樂及空間的概念來啟動右大腦,也是學習不可或缺的。
(3)小腦主管平衡及節奏性、技巧性的記憶:為了啟動小腦使其充分發揮其功用,口訣及節拍式的步調也是不可或缺的。

全智能式的開發:人類的智能包含了八種
(1)
語言
(2)
邏輯數學
(3)
肢體
(4)
音樂
(5)
視覺空間
(6)
人際社交
(7)
內視自省
(8) 自然

實例運用,如:舌頭味覺的分佈,我們可利用(1)語言念出分佈的部位;(2)運用邏輯層次編出「尖甜根苦,周圍酸,整個舌頭都能鹹」的口訣;(3)用肢體去觸摸舌頭各部位;(4)邊聽音樂邊背或把要背的配上節奏和音樂;(5)參閱舌頭圖譜;(6)看看別人的舌頭;(7)自我測驗並和同儕做比較;(8)吃東西時體會舌頭上的感受。

潛意識的學習
學習分為二個重要階段,當你需要大量接收科學資訊以便了解某件事時,你最好處於β波狀態。然而了解之後需要整合和儲存資料時,最佳時機則是α波狀態,α波可以讓你進入潛意識中,可以最有效的將資訊存入長期記憶。

人在專心學習之時能完全不分心的時間約為20分鐘,定力好的人頂多撐到40分鐘。因此腦波(α,β)的切換顯得格外重要,書讀40分鐘不妨休息3至10分鐘,一方面保護眼睛,另一方面α波可幫助你大腦做資料整合的工作,使忙碌腦神經電位得以再極化,達到休息的效果。

有些人一昧死讀書卻不知啟動了記憶機轉中的LTD(長期記憶遞減效應),不讀還好,越讀卻忘越多,這或許是你我以前都有的經驗吧!

補腦強記的秘方
(1) 天王補心丹:用途為心神不寧、健忘怔忡、失眠多夢。
(2)
維他命B群:此為輔梅,可幫助酵素正常運作維持體力。
(3)
銀杏:增加腦部血流循環。
(4)
DHA:增加血液含氧量。
(5)
運動:運動是其心輸出量增加為平常的7倍,有助於身體整體功能的發揮。

掌握超大題目(各章重點提示)

若能充分掌握"讀書技巧"及"超大題目",便能不費九牛二虎之力,輕鬆上榜!為了讓學習的學生在生理學及生物學,更能掌握方向及「超大題目」,特別條列各章重點提示如下:

 生命的分子基礎

蛋白質的結構及功能
脂質的構造功能
細胞學
細胞膜之分子模型
細胞膜主要功能
物質進入細胞膜的方式
細胞間接合
細胞週期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
生物能量學
‧光合作用
‧循環式光磷酸化與非循環式光磷酸化比較
‧光呼吸
‧C3與C4比較
‧Glycolysis與Kerbs cycle比較
‧比較anerobic respiration, ananerobic respiration, fermentation.
‧體溫調節機制
 植物學
 ‧比較苔類和蘚類
‧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比較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比較
‧被子植物的雙重受精
‧根部與真菌共生
‧導管和篩管的比較
‧根與莖的比較
‧根吸收H2O與mineral至葉端之機制
‧植物激素的特性
‧植物重要激素
生物分類
 
‧五界說
‧原生動物亞界
‧原口類與後口類比較
微生物
‧細菌的有性生殖
‧Grem-positive與Grem-negative比較
‧病毒侵犯宿主細胞之步驟
‧外毒素與內毒素比較
遺傳學
‧孟德爾遺傳學說的修飾
‧基因交互作用
‧哈溫定律
‧核型分析的必要技術
分子生物學
‧試述蛋白質合成有關的RNA?如何合成?各具有什麼作用?
‧蛋白質的合成(轉譯)
‧重組DNA所需的酵素
‧重組DNA的步驟
‧Cancer
‧Oncogene
 演化
‧新種發生的原因
生態動物行為
‧族群生態系
列舉說明各種污染及造成的影響
胚胎學
‧動物的卵裂型式
‧人的個體發生
‧原腸化形成的三胚層
‧生殖系統的發育分化過程
‧胚胎發育過程的調節機制
 生殖系統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
‧精子發生與卵發生的比較
‧受精作用
內分泌系統
‧激素的特性
‧下視丘與腦下腺的關係
‧腦下腺前葉所分泌激素的名稱及功能
‧激素的作用機轉
‧血糖之調節機制
‧月經週期的激素變化
‧口服避孕藥的成分及作用原理
排泄系統
‧魚類對水分的調節
‧影響尿液形成的激素
‧腎臟形成尿液的機制
循環系統
‧試述血液的組成及功能
‧白血球
‧影響血壓的因素
‧心臟的構造及傳導系統
‧微血管間的物質交換
 
免疫系統
‧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特異性免疫反應
‧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的機制
‧免疫球蛋白的構造及特性
‧比較主動免疫與被動免疫
‧gene rearrangement在動物免疫的重要性
‧單株抗體
‧過敏反應
呼吸系統
‧潛水動物在水中呼吸的調節
‧鳥類呼吸系統之特徵
‧氣管的構造及功能
‧呼吸氣體的輸送
‧氧的解離曲線
‧呼吸調節機制
‧肺容積與肺容量
消化系統
‧消化道的結構
‧胃的構造
‧胃液分泌的調節
‧人類各種消化腺及其功能
‧維生素
神經系統
‧神經原
‧動作電位
‧突觸
‧ CNS與PNS比較
‧左、右大腦半球比較
‧體神經系統與自主神經系統比較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比較
皮膚、骨骼、肌肉
‧內骨骼與外骨骼比較
‧肌絲滑動假說
‧骨骼肌收縮及舒張的機制
‧Ca+2在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扮演的角色
‧骨骼肌產生ATP的方式
‧比較等長收縮與等張收縮
‧白肌與紅肌比較
感覺器官
‧錐狀細胞與桿狀細胞之比較
‧視覺產生之機制
‧聽覺
‧維持身體平衡之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ki1234b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