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制度助力,中醫人才炙手可熱
自從全民健保將中醫門診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之後,中醫的發展開始重現曙光,目前國內大型中醫院有40餘家,中小型中醫院則分布全省,而各省市立醫院也都設立中醫部或開辦中醫門診,其中許多中醫診所甚至朝向連鎖化、集團式經營,證明中醫相當受到民眾肯定。中醫醫院與中醫診所的普遍設立,對於民眾而言,看診更為方便。台灣平均每5618人才分配到一位中醫師(平均每733人就可分配到一位西醫師),如此正說明了中醫醫療院所需要的龐大人才需求,中醫師是就業市場上的熱門搶手貨,其專業性與社會地位亦明顯提升。
臨床訓練,為行醫之路打好基礎
要成為執業醫師,必須先取得中醫師執照(目前國內取得管道有三種,詳見下表),才可開始從事醫療服務。剛取得執照的中醫師若進入中小型的中醫醫院或中醫診所,初期會先擔任支援醫師的角色,輔助主治醫師看診或做一些治療工作,待累積2~3年的臨床與看診經驗,有獨當一面的診療實力之後,就可以擔任主治醫師或自行開業了。若進入大型中醫院或是教學醫院中醫部門,則就如同西醫的住院醫師一樣,會接受2~5年不等的培訓(由住院醫師至主治醫師),中醫的專科不像西醫那麼多而細,僅分成內科、外科、眼科、兒科、婦科、傷科、針灸科、痔科(而我們一般所稱的中醫綜合醫院至少要有內科、外科、傷科、婦科),亦沒有專科醫師的考照需求。在中醫醫院受訓的這段時間中,住院醫師須衡量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自己擅長或有興趣的領域,來增加臨床的實務經驗。中醫住院醫師除了臨床醫療工作之外,還可以累積從事教職或研究工作所需的資歷與能力,有機會在日後成為大型中醫醫院的主治醫師,並於中醫教育體系中擔任教學工作,傳承自己的經驗與醫術。
薪資亮麗,中醫師職場得意
中醫師的薪資相當優渥(健保亦於八十九年七月一日起實施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不過因為中醫師人力需求仍然相當大,所以總額制度的效應尚未出現),往往第一年擔任住院醫師或於中醫診所第一年看診時,就可以有8~14萬元的薪資水準,而看診2~3年的醫師也可以有14~18萬的薪資水準,如果你是自行開業的名醫,月薪更可以達到20萬~30萬。當然,中醫師的薪資的多寡與看診人次有密切的關聯,所以醫師本身的人際關係與醫術就顯得相當重要,相較於西醫經常為人所詬病的3分鐘看診時間,中醫師特別注意病人的情緒、心靈,把對身體有影響的層次放進來一起討論,問診詳細,連帶地醫病關係也比較容易經營。目前健保尚未給付中醫的住院費用,僅給付中醫門診費用,因此連帶地住院病人較少,且中醫所處理的大部分是身體功能的復健(例如治療運動傷害)、慢性病的治療(例如治療中風後遺症)、改善體質(例如治療失眠)、或是著重於養生保健(例如提高免疫力),比較不像西醫經常需要急診或手術、必須輪值24小時照顧病人,生活品質無疑較佳。
中西醫結合,未來醫學新趨勢
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所謂的「證」,是指身體的狀況(condition),中醫利用「望、聞、問、切」的方法來求「證」,了解病患的身體狀況後,加以診斷治療。中醫的治療方式至今依然遵循傳統的原因,除了中醫是一脈相承的醫術理論之外,另一個原因受限於法令,即使是同時具有中西醫師證書之執業中醫師,仍不可開西藥處方,亦不可使用 X-ray、CT、MRI等診斷設備,所以國內有許多大型的中醫醫院推行「中西醫師共同會診」制度,即中西醫師合作特別門診,結合兩者的優點(西醫的優勢是擅長運用現代化的醫療儀器設備,檢查出病因;而在治療的部分著重於中醫藥,因為中醫的治療著重於調養身體,用藥比較溫和),發展出療程最短、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病人接受意願最高的醫療方式。對中醫師而言,若能同時擁有中、西醫兩種學術背景,或至少對西方基礎醫學理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別是檢特考背景出身的中醫師),對於目前中西醫結合的趨勢,絕對有正面的助益。
就業路寬廣,各領域都有發揮
擁有執照的中醫師除了行醫之外,在相關領域也有許多揮灑的空間,例如在中醫藥的供應體系中,就有相當多的就業選擇,根據藥事法的規定,無論是科學中藥或傳統中藥廠商,都需要由合格中醫師監督製程;而從事中藥材進出口的廠商,也必須擁有中醫師資格。台灣雖然有豐富的中藥資源,中藥生產技術基礎亦很紮實,但是產品的研發與國際化的腳步較慢,所以在中草藥生物技術、新藥開發等領域,也需要中醫人才擔任研發或是管理行銷的工作,中醫師的就業前景真是無限寬廣。
留言列表